安安,今天少女和各位召喚師來說說英雄機制的問題吧。
在這個遊戲裡,很容易 引起爭議的一個概念叫機制複雜度。
有的英雄是為了讓新手玩家快速上手慢慢適應,他們的技能機制會簡單明瞭,玩個十幾局就能明白其基礎和定位;
有的英雄是為了讓玩家們不斷發掘更多的可能性去提高他們的上限,也許在玩了幾百把之後又會有眼前一亮的操作產生。
但莫名其妙地就會出現一個鄙視鏈——對機制簡單的英雄的不屑一顧。
最近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熱衷於劫這個英雄(主要買了天煞不玩覺得太虧了),從以前的脆皮殺手到最近的CDAOE流,越看高手的集錦越讓我覺得雙影子能創造無限可能性。
這種感覺類似于以前癡迷于李星和易大師,不同的是,玩盲僧是為了追求各種花裡胡哨的手速連招,玩易大師就是為了在裝備成型後的無腦一砍五。
以機制複雜的角度來看的話,玩李星的我應該對玩易大師的我痛心疾首。
相比技能來說,李星有基礎的技能+普攻的輸出方式(被動),有各種進階版的擺尾連招,有出其不意的臨門一腳,無論是手速還是想法都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基礎;
而易大師的各種操作呢?基礎的Q躲技能、卡雙刀、AWA、遠QAOE等,這是熟練之後都會的操作,他的主要輸出方式還是建立於裝備上的持續普攻。
強調的是貼身走砍(有大招很簡單)黏人輸出,這一點是幾乎 所有近戰英雄的基本功,所以他也被一部分玩家認為是簡單無腦。
說起基本功這個東西,其實LOL有一類英雄都是典范,他們就是 傳統意義上的ADC——主要輸出來自穩定而持續的普攻。
這其中有三個尤甚:艾希、凱特琳和汎。艾希依靠普攻附帶的減速不斷進行風箏和提供功能性、凱特琳依賴長射程對對手進行壓制和消耗、汎依仗弩箭的真實傷害不斷地拉扯對手。
她們都是將基本功發揮到極致——遠端英雄的射程優勢、嫺熟的走砍、持續的普攻。
正因為她們更吃基本功,對於這類英雄最直白且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拿到裝備優勢或者快速做出核心裝備,相較於機制複雜的英雄來說上限會更低。
仔細想想,裝備處於小劣的艾希、凱特琳有多無力,沒有大招(無法+Q隱身)的汎敢正面接團嗎?
機制簡單不僅自己深有體會, 也會被敵人摸得一清二楚。
其實LOL也是一個打 資訊差的遊戲,機制越複雜的英雄就有更多空白的地方等待開發,機制越簡單的英雄也被玩家們瞭解得越多。
對於機制簡單的英雄來說,他們就只能以更深厚的基本功為基礎——更准的技能、更嫺熟的走A、更精確的時機把控,配合對於遊戲整體的理解——如何快速發育、如何輻射隊友、如何帶起節奏,這樣才能拿下比賽。
簡單是因為機制簡單,但無腦是建立在戰略優勢後的不吃操作,兩者孰優孰劣自有結論。
那麼各位召喚師,你們都比較喜歡用什麼英雄呢?你們有沒有鄙視過什麼英雄呢~